论文设计

论文设计

首页 > 论文设计

论文写作精髓与方法指导
2021-11-11

论文写作精髓与方法指导

一、选题

选题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先决条件。据说哲学和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,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,只要你愿意,你最终会成功。这是愚蠢的。没有好的话题。哪怕是用几十、甚至几十万、几百万个字来说服,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。这不能被认为是一项成功的研究。成功的研究必须基于成功的主题选择。那么,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?简而言之,主题选择应该具有问题意识。

(一)问题意识是是什么呢?

一是指明研究的目标方向。成功的选题应该揭示研究目标的方向,即研究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。一项研究的目标方向反映了这项研究是否值得,是否值得研究。因此,主题的选择提供了问题研究的当前状态和可能的发展趋势的指示。如果选题只提及事实,而没有透露研究的目标取向,则意味着该研究没有价值,或者前人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,目前已无可能。情况.这种选题不应该选。

第二个代表研究的具体范围。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的,而不是全面的。也就是题目不能太大,如果题目太大,就不可能像蜻蜓点水一样深入研究。另一方面,如果主题太小,研究就会过于关注琐碎的细节,失去研究的价值和风味。尤其是有些细节不具有代表性,不能正确反映事物的发展趋势,但研究者的视野太小,不可能在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。尤其是那些研究历史数据的人,往往会有这样的问题。

第三个在学术问题上是有问题的或有争议的。学术研究无止境,真理无止境。当时许多学术观点是正确的或正确的,但随着时代和条件的变化,它们的真实性也会随之变化。因此,在选择题目时,要敢于提出问题,但不能一不小心就提出问题和辩解。有根据的怀疑,选择这样一个话题应该是值得的。

总之,选题非常好。选题其实是积累后思想的第一次爆发,选题离不开积累。一个好的选题可以让你的研究更有效,一个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。选题后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题目的呈现,即如何呈现内容。

(二)这里也有几个讲究:

一是标题不宜过长。太长说明作者缺乏概括和总结的能力。标题要精练简洁,力求做到一字多字少的层次。太短。

二是核心概念不应该太多。最多2个,1个最好。这要落实“计划生育”政策。至少有两个关键概念。论文很难搞清楚要学什么,而且整篇文章概念太多,无法解释概念,淡化了实践内容。

三是准确表达。如果话题有歧义或模棱两可,论文很可能是文章中的题外话。

二、文献梳理和文献的使用

文献是论文上写得很好的资源,也是研究的基础。它反映了研究人员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。没有文学,没有砖,没有文学,同时也没有文学,在空中建房子,是没有基础的。文学是学术传承和学术道德的载体。尊重文学,就是尊重前人的作品,尊重文学,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。所以文献对于写论文非常重要。在写论文之前,一是根据需要对文献进行分类,二是善用文献。

()关于文献梳理

1. 整理文献的目的是什么?

选题的问题意识来自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,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,二是基于已有研究发现问题。整理文献的目的是:

首先,我们对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进行分类。任何问题都有发展的脉络,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,就不可能对一个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。也就是说,这个问题从何而来,却可以预测这个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。既要总结国内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现状,也要总结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,以全面了解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情况。问题。如果你打开电脑直接进入主题,针对特定问题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而不参考相关文献,你的结果可能是低级迭代的。这些论文在当时没有任何价值。就算送了,也只是工作量或职称评价的结果,是学术性的从学术论文到论文话题都是从头开始,一般来说论文不好。人更诚实,文学比音乐更有价值。论文你也在这首歌里。而这首音乐是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回顾和分析来表达的。

其次,翻阅文献,是对其前人学术贡献的完整印证。Nougat 的研究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新探索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牛顿就是这么说的。在研究中,这些巨头并不是一个特定的人,而是他们所有对一个学术问题做出贡献的前辈。学者的传承是尊重历史,不顾前人的学术贡献,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,在学术研究中进行深入研究。如果我们不尊重历史,我们就会陷入自以为别人没有达到我们水平的一味狂妄学风,最终沉迷于别人已经告诉我们的重复故事,浪费学术资源。

第三,文献综述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发现前人研究的问题,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。大多数学术问题不是一代学者能够解决的。一代学者只能解决那一代学者的认知水平可以解决的问题。由于缺乏主观能力,存在研究缺陷。因此,大三学生要反复阅读、比较和分析前人的研究结果,找出研究中的问题和漏洞。这样,自己的选题就可以继续和深化前人的研究,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,或者在原来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根源。这真正体现了所选课题的研究价值。

2. 文献如何分类?

许多作者喜欢在介绍中一次性列出所有相关文档,认为这是一个文档组合。但是列出所有相关文件肯定会占用论文的空间,并导致论文自称大师的结构。列出的文件太多了,我要清空正文,所以想写一些文字,但越来越长,我不敢再往下看了。这种合并文档的方法是最不理想的。对文档进行排序的正确方法是:

首先,选取代表性文献论文和权威期刊发表的权威论文,这些论文论文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。不可能列出不受欢迎的出版物中的所有文章。

其次,选择代表性作者,即权威学者论文或活跃于学术界的作者的作品论文。论文这篇论文代表了学术进步的一个基本趋势。

第三,选择研究视角对文献进行分类。它还根据您想要研究的观点,特别是针对特定问题来搜索文献,大大缩小其范围并帮助作者理解文献。

第四,引言中的文献不需要同样的归类,引言可以充分说明问题的内在和外在,并且在撰写正文的过程中,可以对文献的某些要点进行回顾。这种方法要求作者非常清楚自己的学术经历,尤其是前任的学术观点,对论文有很好的写作能力。这不是一般初学者能理解的。

()如何使用文献?

至于文献的使用,相当多的作者认为,如果文章中有注释,就是文献的使用。但是,论文也使用了什么样的文献,使用的文献是否与引用的评论一致。文献的使用有几种错误倾向。

1、为文献而文献,也即是在文献上凑数。出乎读者意料的是,大量文献表明作者阅读了大量文献,但细看却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相关性不高。它实际上是一个伪造的文件。普通评论家可能不会认真阅读文学,但作为编辑,尤其是主编,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关闭我的好文学,确保作者不会对文学感到困惑。

2. 文献及引用观点来自张冠、李戴。引用的观点原本是张三的观点,但作者因惯性不愿证实。他只见过李斯间接使用这种观点。文学,所以他认为这是这种观点。这种情况非常严重。

3. 大部分是自引文献,完全避免其他学者的研究。这种情况表明提交人为自己感到自豪,因为他认为在这件事上没有人能胜过他,而且他没有引用任何人的意见。为了强调自己,他还引用了不起眼的期刊和报纸上的小文章。这种情况表明作者有成名的愿望。

所以不能有机会主义的使用文学的方式,你必须诚实。文学的运用反映了一个学者的学业是否严谨,学习是否刻苦钻研。所以在使用文献时:

1、不要堆砌文档使用文档的价值体现了论文的深度和严谨,而不是堆砌文档来展示你的专业知识有多广。如果是这样,结果可能适得其反。

2、不要狂妄自大,寻找文献来源。如果是经典文献,则更需要阅读和验证。例如,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合并了,但有些作者没有阅读自己的著作,而是直接引用他人的引文。同时,也可能存在误解,不清楚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。这成了学术笑话。别忘了查文献,这不是“认识每个人”。尤其是一些外国文献的作者不愿意读,别人引用后不读就引用,甚至冒充外文。这是学术界的一个公开案例。有些情况下,章管理戴在引用意见时是学者,但在注释文件时是另一个学者。这说明作者从来没有读过学者的黑幕,而是在论文看到这句话,注释的文献属于作者,同时也没有花时间去查。这也是部长和Redai的情况。

3. 不要使用在线或报纸出版物。学术不耐烦或学术严谨在文学中是显而易见的。如果整篇文章的文学是网络文学或报纸文学,那么论文反正是不深入的。有作者在论文说网络文学和报纸文学是最新的。然而,网络文学和报纸文学既不是学术观点,也不是严格辩论的学术观点。换言之,这种观点是没有学术依据的。因此,这些文件不能支持学术论文。当然,在线文档和报纸文档不可用?有些数据必须通过互联网公开,例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开。简而言之,知名院校的网站、知名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、国际知名研究机构的网站等等,这些在线文档完全可以使用。

4、不要把文件想当然,比如出版时间错误、引用错误、页码错误、作者和译者的错误等。可能对论文造成严重伤害。

图片

三、论证逻辑

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,论证是一个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。但是,目前很多论文都缺乏这种思路,而且大多采用发散思维来写论文,所以论文缺乏深度做。论证的逻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

1.有层次感而不是扁平感

好的论证逻辑应该是立体的、有层次的,而不是平面的。世界是平的。这只是一个猜测。论文中的论证逻辑是三维的。这是严格的现实要求,而不是猜测。好的论证逻辑就像洋葱一样。一次一层,居中,最后知道洋葱中心是什么。论证逻辑的扁平化缺乏新意。就像摊饼一样,你一开始就知道饼里有什么,所以这样的论点是不敬虔的,不会带来新鲜感。一个好的论文也会给读者意想不到的结果。

2.一丝不苟,不是松松垮垮的沙盘

论点的真实性反映了作者的思维能力和作者的专业程度。专业基础扎实的人,一定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。相反,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,则必须进行辩论。因为他的专业是支离破碎的。支离破碎的专业知识会导致支离破碎的论证逻辑。学术界虽然有很多知名学者,但在写论文时默认被列为1234,因为他们的专业基础不强。并且缺乏严谨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据。这种情况可能是代际问题,而不是少数人的问题。因为不同代的中国学者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。他们读书不多,受过专业训练,缺乏专业精神。但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,他们实际上是著名的学者之一。我没有办法补充它。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呈现碎片化的视角,不可能成为学术严谨、学术背景深厚的学者和思想家。

3. 科学,而不是宣传

学术研究无疑是查明真相的过程,需要从逻辑上论证大量的事实或史料才能得出结论。这样,学者才真实、科学。但是,今天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种精神。做历史研究的人不想待在图书馆和档案馆,做真正研究的人不想做田野调查。- 拿起手中的数据并假设它。Value Positions 使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预先确定的立场或观点。殊不知,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明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。这样一来,学术研究就因为不遵守学术规范而失去了科学性和真实性。相反,观点的前提使得寻找学术真理变得困难,因为很容易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该观点。这两种情况都会损害学术界。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学术研究,学术界从根本上失去了尊严,没有学术权威。正确的做法是阅读大量文献,然后再回到材料中形成新的观点,用更多的材料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。

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,就是预设意见,找素材。目前,学术界的科学性正逐渐被宣传所取代。第一,今天学术界行政干预的现象非常严重。学术背景(授予)、学术水平(各种学术职称)、学术评估等。都是行政领导,在这种情况下,甚至行政级别也与学术水平成正比。在行政干预下,学者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,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,提供政治宣传。二是一些学者正在“学习”政治宣传,以尽快提高行政管理水平。学术理性研究被搁置,适合事件的宣传文章只是一波。但它们通常是正确的空白词和无用的废话。第三,宣传“研究”比实际的学术研究更容易产生,也更容易产生。我看了分数报纸,在几个主流网站上搜索文章,然后立即写了自己的。而且,如果这些文章政治正确,就没有地方发表这些文章。你甚至可以想象学术界的急躁。

4. 理性学习,而不是口语化。

学术性论文应该是非常学术性的,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表达。口语是随机的,因为它强调读者可以理解它。学术论文不为大众所理解,仅供有专业背景的人使用。如果我能听懂,那不是学术性的论文,而是日常用语。有一点嘲讽,学者用论文自娱自乐,别人看不懂。这种论文对社会一点用处都没有。这种看法实在是肤浅和可笑。学术论文并不是说专业学术,因为它是可以理解的,可以理解的。论文学术论文仅供专业人士查看。论文传承的不是普通的文化,而是国家的核心文化,而这种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最大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撑。它的影响现在是战略性的,而不是普通大众能否理解和听到它。当然,学术思想要通过群众传播,要通俗易懂地与群众交流。

5. 刚性,而不是随机性

学术研究是一个求实的过程,所以研究人员对论文的写作要有严格的态度。当前学术不耐烦,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见效快,滋生了各种学术不端行为。例如,一种是随意使用数据。学术论文使用数据时,必须是权威数据,即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。然而,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发布数据,一些作者在数据选择上过于随意,不研究机构本身的权威性,引发学术界对所使用数据的质疑。有些人随意更改数据,导致数据的可靠性因为找不到数据的来源。使用的材料和文档也是如此。最近引进翻译的外国作品太多了,翻译也太随意了。就连翻译也曲解了原文的意思,但作者并没有当真。使用翻译作品时选择。我应该用什么,结果,我的论文引入了错误的文档内容,导致论文出现了一些故障。研究的严谨性也可能体现在文献的使用上。一些丛书有不同的出版时间,引用者可以假设整个丛书是同时出版的。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缺陷。例如《邓小平文选》(第1-3 卷)在不同时间出版。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方法、抽样方法和统计方法的可行性。

6. 解决核心问题而不是学术散文。

学术论文应该有核心视角,所以辩论过程应该基于这个核心视角。所有材料的目标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,而不是扩展。从一个关键的角度。如果它被延长,你可能会偏离主题。但是,今天很多作者都在努力做一个纯粹的字数统计,为此,论文有很多关键词,几乎每个版块都讲一个关键词,而全文论文是最多的就/关键字优势或核心观点而言,可能是拼盘而不是论文。结果,书页很长,却又看不懂,就像一匹不能完全拉回来的野马。这些文章可以称为学术散文,而不是学术散文论文。

四、论文的修改与查证

这篇文章已经修改了一百次。这就是研究的态度。今天的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在没有检查的情况下编辑文档和材料。这显然缺乏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和严谨性。

作者编辑文章的要求:

首先,我们正在考虑文章的整体结构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是否存在荒谬,例如反高潮,或者结构不成比例(将彼此不直接相关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讨论)。

第二是对文章的逻辑进行分类,确保没有逻辑上的不一致。

第三,考虑句子,看表达是否有问题。

第四、查阅文献,看文献是否有错误

第五,检查数据,看是否有数据错误。

第六,检查注释,看是否有错误。

如何处理编辑评论?

首先,一般情况下,编辑部提出修改建议,意味着这篇文章修改后可以达到发表水平。如无新意,无人际关系,编辑部不会对无新意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。

其次,编辑部看问题的视野一般要大一些,看问题的视野要大一些,建议更正,作者要尽量满足编辑的要求。

第三,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不合适,可以写信说明立场,编辑部认为有道理的,一般都会尊重作者。

第四,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。多次联系可以与家人完美约会论文,而不是多次修改后否认作者的文章。即使有些更正是重复的,编辑部也会反复审查。

第五、论文的结尾

论文的终结,不仅是整个论文的终结,也预示着未来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。所以结局应该是活泼的,史诗般的结局往往可以强调论文的整体素质。看目前学术论文,主要是最后我有以下问题:

在一种情况下,论文是无穷无尽的,当争论结束时论文突然停止。这是典型的半高潮。

其次,它没有反映结论的效果,因为它留下了讨论前一个研究的经验,没有总结前一个研究。

第三,以前的研究是笼统讨论的,没有关注观点,显得过于平淡。

第四,简单到结局和结局没有区别,这样的结局毫无意义。

那么,哪个结局是好结局呢?我觉得至少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:

一个是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总结一下论文的观点。正面主要是论证、验证或证伪,但既然你还没有强调你的观点,那么应该有一个提炼作者观点的结尾,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观点看法。

二是气势磅礴,流云流水之气。前面的论证是一个仔细的验证过程,不能体现作者的文风,但最终可以放开手脚,解放思想。它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写作风格,概括和抽象精华。论文。

三是除了总结最后一个观点外,还可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发展趋势和进一步思考问题进行科学预测。

点赞 0

踩踩 0